漫步寻乡韵 接力传文脉

2025-07-15 17:28:26未来网

为引导少先队员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7月12日,无锡市锡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少先队员们携手锡山实验小学、荡口实验小学的队员,开展了“漫步锡城  追寻心头上的乡韵”校外实践手拉手活动。队员们以“小主人”身份接力讲解,在三个特色场馆中探寻家乡文化印记,让乡韵在少先队员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红领巾解码“敢闯敢试”的无锡精神

作为本场馆的“小主人”,锡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队员阙玥菲,声音清亮、绘声绘色地向队员们介绍无锡春雷农业社曾经的创新模式,她提前查阅了数十份史料,将“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故事讲给伙伴们听。

从早期的手工纺织机到现代化生产线模型,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照片到如今的智能工厂影像,队员们在辅导员王艺颖老师的带领下,仿佛穿越了乡镇企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岁月。“爷爷说他们当年靠‘四千四万’精神闯天下,现在我们也要带着这份勇气追梦!”队员边听边发出这样的感悟。

厚桥文化印记展示馆——红领巾讲述“军民同心”的乡土传奇

走进厚桥文化印记展示馆,锡山实小队员李梓馨化身“红领巾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发生在厚桥芦苇荡的抗日故事。站在逼真的芦苇荡布景前,她指着一艘渔船模型娓娓道来:“这艘看似普通的小船,是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生命线’,厚桥百姓划着一艘艘这样的小船,运送伤员、传递情报、支援前线,在党的领导下开辟出一条‘水上革命通道’。”

展柜里陈列着蓑衣、斗笠和老照片,讲解员告诉队员们:这些物品记录着厚桥百姓与新四军并肩作战的故事,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队员们听后,眼神中充满了对那段历史的好奇与崇敬,心中的热血仿佛被点燃。

带着这份激荡的心情,大家围坐在展厅,全神贯注地观看新四军抗日故事剧目。故事中,厚桥百姓与新四军战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心中满是对英雄们的敬佩。

最后,队员们来到展馆现代展区,看到曾经的小渔船变成现代化农业机械、昔日的芦苇荡成为生态湿地公园,大家更直观地体会到,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厚桥发生的巨大变迁。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为家乡的未来和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锡慈善博物馆——善意流淌中的“小小传承人”

无锡慈善博物馆——红领巾传递“乐善好施”的城市温情

“这枚‘慈善纪念章’背后,是1998年无锡市民为抗洪救灾捐款的温暖故事……”在无锡慈善博物馆,荡口实小的队员周羽婷站在屏幕前,向大家讲述家乡的慈善传统。

从古代义仓到现代公益基金会,从抗战时期的救济物资到疫情中的志愿马甲,队员们在讲解员阿姨的引导下,触摸着无锡“乐善好施”的城市基因。

在“爱心接力”体验区,大家写下自己能做的微小善事——“帮邻居取快递”“给流浪猫喂食物”,并贴成一棵“慈善树”。“原来慈善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而是身边的点滴温暖。”

寻访心得

无锡市锡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队员华薏婷

“站在乡镇企业博物馆的讲台上,我突然明白‘家乡’两个字的分量。那些老物件背后,是前辈们用双手拼出来的好日子。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既要记住‘从哪里来’,更要想好‘往哪里去’。未来,我想当一名工程师,让家乡的企业永远走在创新前沿!”

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队员刘希尧

讲解时,看到大家为厚桥的老手艺惊叹,我特别骄傲。原来家乡的文化这么有魅力!回家后,我要跟着爷爷学竹编,还要把今天的故事讲给弟弟听。就像老师说的,我们不仅是文化的参观者,更要做家乡故事的传承人。

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队员周羽婷

无锡的慈善故事里,最打动我的是普通人的善意。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小,但千万人的力量能汇成河。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作为家乡无锡市慈善博物馆的小主人,我更应把善意落实到生活中、行动中。明天起,我要坚持做一件小事:给楼道的花浇水、扶邻居老奶奶上楼、去社区当小小志愿者,让温暖像乡韵一样,慢慢蔓延。

此次活动中,队员们以“小主人”身份串联起家乡的工业记忆、乡土文化与城市温情,在接力传承中读懂了“乡韵”的深层含义。我们相信,当少先队员主动接过文化的接力棒,家乡的文脉便有了最鲜活的传承力量。

指导老师:陈洁 王艺颖 王超

编辑:侯智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