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14:58:12未来网
作者:长沙市芙蓉区育英第三小学教师 张乐成
我在一篇《力量从哪里来》的演讲中听到过一句话直击我心,那就是:“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职业,创造者需要对他们职业和专业的信任,少管控,多成全。才有可能走向良性循环”。
“少管控,多成全”,就是少一些制度性的、权力性的管束,而是尽可能通过帮助,使他人实现某种愿望。唯其如此,教师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才有可能成就有创造性的、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细思,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其实亦同理,笔者认为:最好的教育应是成全。
一、成全,让学生对教室没有恐惧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刻地明白:最不喜欢坐在教室的是那些学习基础较弱,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用爱去关注,去帮助此类孩子消除对教室的恐惧感。
小哲,四年级作为插班生转入本班,从他妈妈的口述中,我似乎明白了一些,这个孩子学习基础不好,在以前的学校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写作业,可是效果却不好,加上有点调皮,慢慢的他就成为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捣蛋鬼”。他也开始讨厌原来的班级,渐渐地都没有兴趣去上学了。
为了让孩子在新环境中成长,父母将他转入本校,因缘巧合中,他成了我的学生。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让他尽快融入这个班级,并慢慢爱上这里。要做到如此,对他的细致关注不可少,我清楚地记得,刚转入本班的他,下课时喜欢坐到桌上,甩着两条腿跟同学交流;他也喜欢趴在地上看课外书;更有甚者,他把玩具带到教室,课堂上和同桌一起偷偷地玩……面对他的表现,在新同学还没有对他有偏见之前,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首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老师不会去计较你的过去,但希望你重新开始。其次,善意地提醒他,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一个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孩子。最后,我严厉地批评他,并告诉他玩具不应该带到教室,上课应该认真听……就这样,我细细地关注、慢慢地引导,一年后,他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两年后,他的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课余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放学还有同学愿意等他一起回家。且在这两年内,考虑到他的基础不好,学习兴趣不浓,老师们都是尽力引导,降低对他的标准,如语文课堂上的听写,他基本跟不上节奏,那我就让他跟着抄写一遍,这样不至于打击他的积极性。三年后,参加毕业考试的他,成绩依然不理想,但是他妈妈还是很感激老师,她说,孩子在这个学校很开心,他每天愿意去学校,也并不讨厌学校的老师。其实,这就已经足够了。
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强求他跟其他同学同步走。我想,努力消除他对教室的恐惧,引导他快乐地成长,其实,本就是一种成全。
二、成全,呵护学生最纯真的兴趣
教育家杜威认为:“兴趣是儿童自我本能所发生的,是儿童追寻自我独立成长的一种情感输出。”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有某种感兴趣的东西,而一旦被好好地引导,它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兴趣若能坚持,还有可能变成一个人的爱好或者特长……
在我带的学生当中,有一些同学,文化学习的基础并不好,可是对艺体很感兴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小鸿,他并不擅长各科理论的学习,可是对乐器的学习情有独钟,自他从四年级开始学习管弦乐后,就一直非常喜欢,他愿意牺牲每周二中午的休息时间,用来学习乐器。且尽管刚开始学习效果并不好,但他坚持了一年,每一次的排练活动他都能用心投入,最终因为他的努力,他被选拔去参加长沙音乐厅的表演,表演得到了观众的喝彩。不仅如此,他还将那次演出体验写成了充满真情实感的日记,日记也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自信心在他心间油然而生,他开始喜欢写作文,期待老师再念他的作文,语文学习兴趣在慢慢得到激发,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因为兴趣,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有了继续往前的动力。作为老师,如发现学生有某种兴趣,一定要好好地加以引导,暂不说它在学习上可能产生的联动效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能带给人一种精神生活的幸福感。近则是学习生涯中压力的释放,远则是进入社会后生活的调剂。
呵护学生最纯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坚持下去,走向更远的未来,也是一种成全!
三、成全,在学生的基础上促进提升
成全,它作为一种褒义的存在,一定是在一个人需要的基础上去进行。因为外援要通过内驱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的班级,从第一次的日记中,我就发现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很一般。尽管基础如此,我也不能消沉,于是,如沙里寻金,我开始尽可能选择稍微优秀的孩子来进行推动。在那之中,我发现一个男孩子的日记还不错,有思想,词句运用也还好。于是,我开始鼓励他,从每一周的周记开始,我细细批改,有必要时,当面交流。慢慢地,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于作文批改的严厉要求,他也开始学着更认真地对待写作。就这样,一个学期以后,因为阅读和积累,加上不停地练习,他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恰好,期末时,区里有一个征文比赛,我抱着让他试一试的态度,引导他写了一篇,最后的评选结果是区级的优胜奖,虽不够理想,但是于他而言,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作文比赛,已经很不错了,得到鼓励的他,开始更有兴趣去参加各种征文比赛,从市级的创新作文大赛,再到后面的写作发表,他一路突飞猛进,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
对于这个内心细腻的男孩子而言,老师对他的鼓励与引导,他都记在了心里,从他的作文《谢谢你,老师》中可以看出来。他非常感激老师能慧眼识才,引导他从一个内向、胆小,语文成绩平平的孩子,变成一个语文学习上的佼佼者。作为老师的我,唯一做的就是成全,成全他想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内心渴求。
成全能慢慢地消除一个人内心的恐惧,能在无形中呵护一个人的兴趣,并能在孩子的基础上促其提升,如“君子成人之美”,它是教育中最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