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街道紧紧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要求,锚定“第一国门”高质量发展目标,将“书香国门・阅美街道”品牌建设作为文化惠民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依托“共朝美好・国门领航”治理框架,深化与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战略合作,通过硬件升级与软件提质并举,以书香浸润厚植文明根基,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国门少年 五彩暑期”活动周顺利举行,活动全力打造“国门少年”品牌影响力,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充实而富有文化底蕴的暑期生活
一、文化引领夯实品牌根基,价值涵育文明新风
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书香国门”品牌深度融入 “共朝美好・国门领航”四维治理格局,以市民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动社区、文联、学校及驻区单位,推动党员志愿者、楼组长等成为书香传播“红色细胞”,实现党建与文化惠民同频共振。在此框架下,精心策划特色文化活动:立秋日“国门少年 木叶秋声”活动,向百名青少年普及节气知识与农耕文化,培育勤俭节约风尚;中秋国庆 “暖阳颂家国・诗韵迎双节”诗画会,通过吟诵创作、飞花令互动,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营造“诗韵满国门、文心润邻里”的文明氛围。

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国少儿出版社,通过沉浸式职业体验,深入学习出版与编辑知识、丰富职业体验、提高知识素养,探索出版行业奥秘
二、阵地升级优化服务网络,空间赋能文明培育
街道以市民活动中心图书馆为总枢纽,联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构建“中枢馆+社区书房+特色阅读角”三级服务网络,让“15 分钟阅读圈”触手可及。街道图书馆核心场馆完成提质改造,打造沉浸式儿童阅读区,新增全龄段书籍3600余册,总馆藏突破18000册,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创新“1+3+N”(创建一个空间、搭建三个场景、实现N种服务)建设理念,为4个社区打造5处社区书房,建立图书流转机制,实现就近阅读服务全域覆盖,将书房升级为集阅读、宣讲、议事于一体的文明培育阵地。结合“美丽靓航”街区更新规划,在小天竺路城市会客厅、“全时驿站”及体育场东侧儿童乐园嵌入阅读角和可移动书屋,让文明熏陶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国航“金凤”乘务组的乘机安全知识课堂上,乘务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青少年们细致讲解乘机安全要点,尽显首都国际机场区位优势下的“国门文化”氛围
三、活动赋能激活文化参与,实践提升文明素养
街道以青少年为切入点,推行“阅读+实践+志愿”模式,激活全龄文化参与热情。打造“七彩暑期”沉浸式托管服务品牌,融合多元素养教育,吸引 2000 余人次青少年参与;同步开展“图书换绿植”、“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构建全龄覆盖的阅读体系。创新“小小图书管理员”计划,推动青少年在银发志愿者带领下参与社区书房管理,“国门少年”志愿力量延伸至体育场东侧儿童乐园、社区环境维护、活动引导等领域,实现志愿精神代际传承。通过“文化需求大走访”精准对接服务,建立居民共创机制,举办民航绘画主题展、非遗进书房等特色活动,推动文化与地域特色、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国门少年代表发起儿童成长乐园公约倡议,倡导大家文明游玩
四、品牌深化拓展育人成效,治理融合文明风尚
街道以品牌建设为纽带,推动精神文明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闭环机制,对接“志愿北京”平台实现服务时长认证,志愿积分可兑换文创产品与公共服务优先权,引导居民从“参与者”转变为 “文明践行者”。深度应用并优化街道自主研发的“云端社区”小程序,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居民文化画像,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智能转变,提升服务精准度。同步形成“街道统筹、专业机构(中少总社)支撑、社区落地、居民共创”的协同模式,将文化凝聚的共识反向赋能垃圾分类、邻里调解等治理事务,实现文化力与治理力同频共振。

国门少年们化身小小图书管理员,为社区书房的小读者服务
展望未来,机场街道将持续深化政社合作,完善服务机制,推动品牌从“活动化”向“机制化”深度转型,以文化为媒激活文明内生动力,为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坚实的“国门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机场街道童声诗歌朗诵团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在中秋诗会上以清澈纯净的童声深情朗诵,稚嫩的嗓音中饱含对祖国的祝福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机场晨曦合唱团,跨越年龄,促进代际文化交融,带领孩子们投身基层文化建设

墨韵书香绘童梦”儿童书画比赛征集的儿童书画作品在体育场展览,赢得了辖区居民的驻足观看

暑期期间,设立专属阅读空间,鼓励青少年沉浸式探索书籍世界,培养青少年每日阅读好习惯

邀请专家、作家讲述传统习俗,通过互动讲座、手工体验等方式发扬传统文化

知名作家刘虎为孩子们讲述动物故事,进行写作指导,点燃国门少年文学热情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首都机场支行打造 “货币知识小课堂”,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人民币的 “世界”,让金融知识在互动中扎根

组织开展“国门少年 木叶秋声”立秋活动。邀请专家、作家讲述传统习俗,通过互动讲座、手工体验等方式发扬传统文化
编辑:高富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