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入列授旗仪式并登舰视察。
今年是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关键一年。电磁弹射技术的自主突破,全舰设计建造的完全国产化,歼-35等新型舰载机依次停放,福建舰所呈现出的一幕幕场景,彰显了“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的铿锵步伐。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底气从何而来?一系列国之重器的列装,便是有力回答——歼-20S、歼-35A、“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等装备震撼亮相,长征18号艇、大连舰、福建舰等“下饺子”般下水入列,武器装备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装备“硬实力”跃升之外,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悄然发生——我军新时代联合训练呈现新格局、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加速构建、通用物资仓储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军士人才竞相涌现。近年来,军事院校报考热度持续攀升,一批批优秀大学生应征入伍,他们用专业知识提升战场制胜优势,用青春热血浇筑着强军根基。
“十四五”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斐然、硕果累累,也让国人共享强军荣光,激荡起全社会的深切共鸣。在今年九三阅兵中,各类先进武器装备整齐列阵,有抗战老兵激动地说“比起抗战时简陋的装备,简直改天换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也守在屏幕前,为每一个受阅方队由衷喝彩,点燃对强军兴军的向往;连续多年,我们分批接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运-20接运、歼-20伴飞护航、“过水门”等高规格仪式,承载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凸显国防实力日益强大;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人潮涌动,少年们在展台前流连忘返、女飞行员带着2岁萌娃触摸歼轰-7A等动人场景,让自豪感、安全感在无数人心中升腾……这些跨越时空、跨越代际、跨越行业的情感共振,为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受众。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多元实践推动青少年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国防教育训练营活动,通过队列训练、军事模拟训练、无人机操作体验等项目,让广大青少年切身感受科技强军的力量;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带领学生走进空军某部参观、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成立航空教育实验班,学校愈发重视上好国防教育“必修课”,让青少年在知行合一中理解“国无防不立”的深刻含义。
国防教育的浸润,也正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激发出爱国拥军、矢志报国的热血豪情。1999年,年幼的陈虞文怀揣着“航空母舰是国防强大的象征”这一信念捐款支援国家建航母,虽被退款仍心系国防,如今又收到中国船舶集团的参观邀请,昔日赤子心愿与今日强军成就温暖呼应;在戍边英雄陈祥榕的墓碑前,有不少青少年带来鲜花、橘子,一笔一划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里饱含思念与敬意,更藏着受英雄感召的滚烫真心。动人故事还有许多:灾区孩子目睹救援战士们的坚守,立志“长大也要当解放军”;小学生寄送“爱心包裹”致敬边防战士,边防官兵们除纸质回信外,还在高山雪满、凛冽寒风中戴上孩子们织的围巾录制视频表达感谢和祝愿……这种“双向奔赴”,正是军民鱼水情深、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真实写照,也是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相信,当越来越多青少年在心中埋下强军兴军的种子,并将守护国防安全转化为行动自觉,“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愿景将拥有更为坚实有力的支撑!(谢伟锋)
编辑:侯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