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口岸看变化】漫评|现代化铁路口岸,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09-12 17:30:55未来网

【编者按】

在中国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一座座铁路口岸助力“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加速走向世界,也让“全球好物”高效进入中国市场,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坚实力量。未来网联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沿着口岸看变化】系列融媒体评论,从铁路口岸的繁荣发展中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

“关通全球、物达八方”。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口岸总数已经达到311个,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布局。其中,铁路口岸犹如钢铁枢纽,在促进经贸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化浪潮下,一列列中欧班列通过铁路口岸跨越山川湖海,联结起不同国家与地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桥梁。

历史上,张骞凿通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强化数字口岸系统建设,提升了通关效率与贸易便利化水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创“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促进口岸通行效能提质升级……一个个铁路口岸助力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架起促进经贸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也推动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铁路口岸以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的立体实践,助力跨境贸易更通畅。举例来看,近年来,二连浩特口岸围绕建设“一枢纽、两通道、三口岸、三平台、四链条”的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通关环境,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智慧口岸综合管理平台、汇通跨境电商边境仓、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保税仓等项目建成投运,不仅提升了口岸的承载能力,也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注入活力。又如,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设立中欧班列专门窗口,提供多项便利化通关措施,加强关铁企三方协调联动。截至9月4日,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125条,覆盖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品类也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扩展到如今的汽车及配件、机械设备、日用百货、木材等200余种,助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中国铁路口岸群星璀璨,共同点缀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壮美画卷。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铁路口岸,不仅是经贸往来的“通关关卡”,也是文化交流的“驿站”,民心相通的“桥梁”。比如,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二连浩特市充分发挥口岸区位优势,积极与蒙俄相关城市和地区联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边旅游合作机制,开展“文化周、文化日”活动,吸引国内外的旅游爱好者相聚二连浩特,促进了文化交流,助力友谊之花愈发光彩夺目。

展望未来,期待中国铁路口岸继续联结中国与世界,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助力书写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文字:李红红;AI漫画:宋佳琦)

编辑:瞿凯侠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