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大国少年|这堂“大思政课”何以打动青少年?

2025-09-08 08:45:50未来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旋律响起,80响礼炮在长安街上空轰鸣,“钢铁洪流”以不可阻挡的气势一往无前,“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声音响彻云霄,7架歼-10表演机掠过天际划出14道彩烟……2025年9月3日举行的这场盛大阅兵,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纪念,更成了一堂直抵广大青少年灵魂深处的“大思政课”。线上线下,孩子们或挺直脊背,或攥紧衣角,或悄然拭泪,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正化作滚烫的力量,在他们心底种下红色信仰的种子。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堂“大思政课”的震撼,藏在每一个具象的细节里,撞进广大青少年的眼眸与心房。徒步方队整齐划一的摆头、装备方队如钢铁长城般的行进等,早已超越视觉冲击,让孩子们对“少年强则国强”有了更深的理解。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的初一新生何依诺看完阅兵直播后,郑重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今日你守护我,明日我接替你!从今往后,每道数学题都是我的‘训练场’,每个单词都是我的‘装备库’!”湖北黄冈的少先队员张栩桥看到来自家乡的东风猛士车驶过天安门时,心里满是自豪,暑期参加“红领巾讲解员”活动时曾在博物馆听过的那些英雄故事,此刻仿佛与眼前的钢铁洪流交叠,让“红色基因”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精神坐标。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杨翰屏激动难抑,写下“我是艾青笔下的那只鸟,我从抗战的硝烟中飞来”“我的眼睛再次充满泪水,这次不再是悲愤,不再是无奈。是喜悦,是铭记,是振奋,是澎湃,以及对这片土地,永恒不变的深爱”……

让全网泪目的“阅兵车牌号是1945和2025”,只是诸多细节之一,这堂“大思政课”给人带来的振奋,远不止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更在于穿越时空的伟大抗战精神点燃广大青少年血脉里的赤诚——

河北雄安新区石氏小学少先队员杨政翰惊叹于那些先进的装备,“从信息化的战车到威武的战机,每一样都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的强军力量”;来自吉林通化的少先队员杨惠迪从小就熟知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作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我一定会继续讲好英雄的故事、东北抗联的故事”;最令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吴安桐难忘的,是翱翔天际的战机悬挂的三面旗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十二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让我深切体会‘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的千钧重量”;江苏省淮安市刘老庄连红军小学少先队员钱思颖看到战旗方队出现在屏幕上时,对英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像队歌里唱的那样,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好好学习,增长本领!”——从开国大典时飞机不够要“飞两遍”,到如今先进战机组成的空中梯队闪耀长空、多款先进导弹一一亮相,这跨越时空的对比,让“中华民族不再任人欺凌”的认知深深烙印在孩子们心底。那些先进的装备不仅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更是对广大青少年勤学报国的无声召唤。于是他们更加懂得:今日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此刻的钢铁洪流,正是民族复兴的坚实铠甲。

细细品读,孩子们看完阅兵直播后以留言、画画、写文章、录视频等方式表达的朴素情感、真诚誓言,或许正是这堂“大思政课”最珍贵的“课后作业”。他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未来的参与者:他们正把课堂铃声当作“集结号”,把书桌当作“训练场”,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每天早起晨读的坚持、攻克难题的执着、锻炼身体的毅力。

回看九三阅兵,没有枯燥的说教,却以独特的魅力让“爱国”“担当”“自强”这些词,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像一束光,照亮了广大青少年与祖国的紧密联结。当孩子们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课本落到现实,从心动付诸行动,先辈们期盼的“少年强则国强”,便有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相信经过这堂课的精神洗礼,他们将带着这份震撼与振奋,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铿锵步伐,让盛世中华的荣光,在代代接力中愈发璀璨!(魏平)

编辑:高富灿 作者:魏平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