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11:24:52未来网
近日,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发热烈反响。最新数据显示,影片票房已突破18亿,累计观影人次破5000万。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观影潮中,出现了很多青少年的身影。在江苏宿迁,多家影院开展“陪父母看电影”活动,千名准大学生陪着父母观看《南京照相馆》;在江苏南京,观影后的孩子们站在海报前陷入深思;在河南,一位网友分享孩子观看该影片时全程沉默、悲伤、愤怒……一部沉重的抗战题材电影,能在暑期档迅速吸引全国观众,尤其俘获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并打破近三年暑期档战争片首映日纪录,其现象级表现引人深思。
我们看到,影片采用群像叙事,讲述一群生活于南京的普通百姓在“吉祥照相馆”避难,被迫帮助侵华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了记录日军屠城罪证的照片,并谋划将罪证运送出去、公之于众的故事。这并非对宏大叙事的全景描绘,而是以邮差、照相馆老板等普通人的视角勾勒历史真相,让青少年观众更有代入感。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照相馆的方寸之间,映射着家国存亡的血泪与民族不屈的脊梁。电影正是通过“小人物”的悲欢与抗争,以场景再现的形式让教科书上的文字鲜活起来,从而引发青少年观众的深刻思考。
当下,青少年认知历史的方式愈发丰富。在碎片化阅读与数字化生存的语境中,他们排斥空洞说教,渴望可感可知的真实触碰。《南京照相馆》不靠炮火连天的轰炸式渲染,也不塑造平凡英雄的神性光辉——苏柳昌一开始是冒用照相馆学徒身份保命,而当发现日军屠城罪证后,当日军刺刀逼近时,他为护住底片与日军摄影师拼死一搏;老金等人在绝境中也曾恐惧、挣扎,但在目睹暴行后依然选择想方设法守护、传递罪证底片……从最初的求生本能,到为守护真相毅然觉醒,这些普通人物的每一次抉择与坚守,都在无声叩击着青少年观众的心扉。这种“小切口”叙事,既真实可信,又易于在青少年心中激起滚烫的共鸣。
连日来,伴随观影热潮持续升温,舆论场中也出现了“《南京照相馆》适合带孩子看吗”的热议。对此,主创回应“太小的观众现在不能来看也没关系,电影就在那里,可以等他们长大再看”。诚然,年龄太小、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或许不太适合观看其中的一些残酷画面。但真相就在那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终将学习了解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而对于对那段历史有一定认知的青少年来说,正如影片中众人通过照片将日军暴行公之于众,让世界见证历史真相,如今《南京照相馆》也以影片的形式再现历史,等待更多人去见证、铭记。
事实上,优秀的抗战题材影片近年来不断涌现。比如,《捍卫者》再现淞沪会战六百壮士悲歌,还有今年8月8日起全国公映的《东极岛》引领观众沉浸式感受历史的厚重,纪录片《山河为证》也将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它们从来不是“仇恨教育”的载体,而是一堂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助力历史真相一步步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青少年在真实的历史光影中学会思考、收获成长,十分必要。我们期待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深度的优秀作品点亮银幕,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坚定信仰,迈向未来。(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