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10:33:55未来网
万物勃发,春满大地,又一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如期而至。阳光遍洒之处,无不是劳动的身影、劳动的果实。这是礼赞劳动、致敬劳动者的节日,也是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品质的节日。“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开展劳动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之义。以劳育人,是让教育从书本延伸至生活、从知识传授拓展至人格塑造……真正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劳动教育被寄托了更深远的使命——不仅关乎青少年全面发展,更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在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变身“娃娃厨房”,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烙饼、包饺子、蒸窝窝头;在江西南昌,南昌大学的学生亲自参与扎染、剪纸、蜡染等,在非遗技艺的传承实践中体会劳动的魅力;在广东广州,增城区增江小学的同学们纷纷化身“小农人”,有的装肥,有的挖坑,有的培土,有的理株;在贵州黔南,来自黔南州幼儿园、中小学的师生及学生家长在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参加烹饪、缝补、种植等27个竞赛项目,展示劳动教育成果……从校园里化作经常的劳动实践课堂到田间地头的春耕秋收,从生活技能的培养到手工艺的传承,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打开方式”,让青少年在躬身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在汗水浸润中筑牢成长根基。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因此,劳动教育还关乎意志品质的培育、价值观念的养成、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劳动,青少年学会面对困难、克服挫折,培养坚韧不拔品质,并在集体劳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强化责任意识与担当情怀;通过劳动,青少年真切体会果实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和感恩,并深刻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树立正确劳动观;通过劳动,青少年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应对能力,超越书本知识局限,为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赋能蓄力。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提质增效,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协同共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将劳动教育更深度地纳入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持续创新教学方法。家庭方面,家长应积极转变观念,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实践,从日常生活点滴中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和习惯。社会力量也应“握指成拳”,整合各类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劳动实践场所和机会,如工厂、农场、社区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从校园到田野,从家庭到社会,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恰似春日里的细雨,无声却有力地滋养着每一颗年轻的心。我们相信,在劳动教育的助推之下,劳动的种子一定能在越来越多青少年心中开出希望之花。而一代代会劳动、爱劳动的“国之未来”,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描绘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奏响一曲曲激昂奋进的青春赞歌,在成长之路上踏出坚实步伐,留下明亮印记,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绚丽光彩。
策划:李玥 姚凌
文字:周燃
编辑:王晓青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