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6 19:18:37未来网
【编者按】
岁月流转,2025年春运如约而至。今年春运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预计90亿人次穿梭神州大地。在这幅流动长卷中,“钢铁巨龙”驰骋不息,不仅承载着亿万家庭的团圆梦想,更映照出国家经济社会的蓬勃活力,勾勒出一幅“巳巳如意”的新年图景。未来网联合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春运暖评】系列融媒评论,生动展示2025年春运的一个个温暖瞬间,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
春韵袅袅,年味氤氲。春节,这个镌刻着中华民族独特印记的词汇,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即将迎来首个意义非凡的“非遗版”春节。春节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遗实践,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众多都与春节密不可分。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当“高铁+非遗”携手同行,也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画布上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姿的文化盛景——高铁因非遗的融入而满溢文化底蕴,非遗则借高铁的飞速驰骋,开拓出传承与发展的全新通途,成为驱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引擎。
在奔赴春节的浪潮中,高铁站里、飞驰的列车车厢内,各类非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瑞昌剪纸张贴在高铁车窗上,让旅客在奔赴春节的旅途中感受到浓浓年味;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潍县布娃娃等非遗手造也“坐”上列车,为车厢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旅客们提前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这些非遗瑰宝,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并在高铁的助力下进一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焕发出时代光彩。
“高铁+非遗”,宛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推动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比如,在高铁站专门设置非遗文化展示区,让旅客在候车间隙,就能近距离欣赏精美绝伦的剪纸、栩栩如生的面塑、工艺精湛的刺绣等非遗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列车上,还有乘务员化身非遗文化“宣传员”,为旅客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安排非遗体验活动等,让旅客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更多旅客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还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到实地体验非遗文化,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展望未来,期待“高铁+非遗”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策划:李玥 蔡栩
策划:姚凌 丁波 孟昭满
统筹:姚凌 胡建刚 李翊
文字:陆佳骏
视频:黄昱瑾
编辑:王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