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以“青山绿水蕲春茶,科技赋能赢未来”为主题的蕲春有机茶产业交流会,在医圣李时珍故里——蕲春县高潮村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汇聚政企研多方力量的产业盛会,不仅亮出了蕲春有机茶改良的“成绩单”,更敲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为这座千年茶乡按下“品牌升级+国际出海”加速键。

本次交流会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蕲春县人民政府协办,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吸引约150人参与。参会人员中,既有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蕲春县政府等领导,也有茶叶专家朱仲海,还有本地茶企代表、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及主流媒体记者,共商蕲春有机茶产业发展,本场交流会由蕲春县副县长谭浩主持。
茶园改良见实效 千年茶乡焕生机
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发源地,蕲春种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陆羽《茶经》中记载的“蕲门”、“团黄”等历史名茶便产自这里,唐代时当地茶叶更成为贡品。如今,蕲春茶园面积已达3.75 万亩,年产干茶2500吨,综合产值近8亿元,茶产业链更跻身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然而,此前蕲春茶产业也面临不少难题:茶园管理模式传统粗放,部分茶园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甚至出现重金属含量增加的情况;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事茶人员多为未受系统培训的茶农,高附加值茶叶品种少;市场开拓不足、品牌薄弱,部分环节仍停留在“卖原料”阶段。为破解这些困境,2024-2025年,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投入无偿帮扶资金800余万元,与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携手开展两期“蕲春县有机茶园建设及品牌营销项目”,首期聚焦高潮村3000亩茶园,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改良茶园土壤,捐赠太阳能杀虫灯、除草设备实现绿色防控,还开展覆盖土壤改良、种植加工、茶园管理的技能培训。经过9个月改良,成效显著。经权威机构检测,茶叶各项指标达欧盟有机茶标准,产量提升近30%,茶农收入同步增长。2025年,二期项目继续推进,对蕲春县北部1480亩茶园进行改造,覆盖刘河镇方铺村、大同镇小竹冲村等5个村落;南部茶区则通过捐赠饼肥、农机具等,巩固现有成果。二期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以高潮村为核心的近5000亩有机茶区,推动当地“小茶叶”成为“大产业”。
技术规范定标准 经验分享促提升
交流会上,《蕲春有机茶技术管理规范(2025)》的发布成为焦点。蕲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国平现场介绍,该规范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蕲春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及种植传统制定,覆盖从茶园种植到茶叶销售的全产业链——种植环节明确土壤肥力、品种选择、绿色防控要求;加工环节细化车间卫生、温度控制标准;仓储运输规定温湿度管理、包装要求;销售环节规范产品标识与追溯信息。
“以前种茶凭经验,现在有了规范,怎么施肥、怎么防虫都有章可循。”一位茶企代表表示。规范的落地,填补了蕲春有机茶生产标准化的空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茶业专家朱仲海则从全国茶产业视角出发,剖析现状与挑战。他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 年干毛茶产量约 374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 45% 以上,但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仍需警惕。结合蕲春实际,他建议持续用微生物肥料、茶草共生技术维护土壤健康,引入物联网打造智慧茶园。
刘河镇党委书记陈虎则带来基层实践经验。他以高潮村为例,介绍改良前部分茶园土壤 pH 值低至 4.0,茶树长势弱;改良后pH值回升至5.5-6.0,有机质含量提升20%以上,茶叶嫩度、香气显著改善,收购价每公斤提高50-80元。这也为其他地区茶园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
海外出征启新程 长远蓝图绘未来
当天令人瞩目的环节,当属蕲春茶海外出征发布仪式。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蕲春县农业农村局及刘河镇代表共同登台,在全场“3、2、1,起航!”的倒计时声中,一起拉住象征 “蕲春有机茶驶向海外” 的帆绳,标志着蕲春有机茶正式开启国际征程。
据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介绍,蕲春茶首站将亮相 2025年12 月 4-7日举办的第六届悉尼茶博会。该茶博会已连续五年以“一带一路 茶香四海”为主题,吸引数万名中外友人,推动中国茶在澳洲落地,如今已有中国茶企纷纷在悉尼开店。此次基金会为高潮村提供免费展位,高潮村书记蔡国付将携带符合欧盟标准的白茶、红茶参展,对接国际采购商。
着眼长远,蕲春已明确打造“中国有机茶产业第一县”的目标,规划从五方面发力:种植端推进土壤长期管理与智慧茶园建设;产业端开发茶文旅新业态与茶衍生品,推动三产融合;品牌端构建 “母品牌 + 子品牌” 矩阵,挖掘李时珍中医药与陆羽茶经文化;保障端完善标准与区块链追溯系统;民生端开展技术培训,通过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茶农共享增值收益。
“蕲春有机茶产业始于公益初心,成于政企协作。”邵曙光表示,期待未来三到五年,“蕲春有机茶”能成为乡村振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让这片千年茶乡的“金叶子” 香飘四海。
编辑:瞿凯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