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绘乡韵 青春赋新能:大学生实践团队以设计赋能乡村文化传播

2025-09-15 16:42:17大众网

2025年暑假期间,江苏大学艺术学院一支由5名大学生组成的乡村主题平面设计实践团队,以“线上协作+在地素材支撑”的模式,聚焦安徽合肥紫蓬山、三河古镇的乡土文化,完成系列主题海报与特色IP形象创作。团队依托乡镇资源挖掘、云端创意碰撞,将自然风光、传统美食与非遗元素融入设计,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文化传播探索新路径。

乡土为源,素材架起创意桥梁。“虽然没能实地走访,但组长镜头里的家乡细节,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团队成员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合肥人,组长吴晨晨利用家乡优势,承担起素材收集重任。她先后前往紫蓬山西庐寺、三河古镇核心街区,用镜头记录下西庐寺的飞檐翘角、竹林掩映的山道、粉墙黛瓦的古镇街巷,以及肥西县特色米饺的制作场景,还分享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家乡细节:“西庐寺的窗棂雕花特别精致,阳光照进来会在地上投出花纹”“三河古镇的青石板路踩上去咯吱响,下雨天会变得油亮反光”。

志愿者在当地走访采风

海报成果展示

这些带着温度的素材被分类整理到云端共享文件夹,成为团队创作的核心依据。线上讨论时,大家围着屏幕逐张分析素材:“紫蓬山的竹远景适合做海报背景”“古镇的悠悠历史充满了韵味”。吴晨晨在幕后负责素材筛选与思路统筹,将大家的零散想法梳理汇总,为后续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分工协作,设计绽放乡土魅力。经过三周的线上打磨与反复调整,团队在分工协作中完成了2幅主题海报与1组IP形象设计,让乡土元素在创意中焕发生机。

海报由孔篮主笔,紫蓬山主题以“山林禅意”为核心,将西庐寺塔楼融入层峦叠嶂的山体背景。她提取照片中西庐寺飞檐的翘角曲线,保留实景中“暮色染山、雾霭缠峰”的朦胧意境,用淡墨色铺陈远山,以暖金渐变勾勒古建轮廓,让塔楼在层林尽染中若隐若现。画面左侧特意保留“紫蓬山”书法字体的撕边效果,与右侧山林的自然肌理呼应,下方《水调歌头·紫蓬山揽胜》的诗词排版,复刻了照片里碑文的古朴质感,每个元素都源自实地素材的艺术提炼。

三河古镇主题海报则采用高空俯视视角,以穿镇河道为脉络,串联起粉墙黛瓦的马头墙群、古桥剪影与乌篷船元素。对照吴晨晨拍摄的古镇全景图,精准还原“一河穿镇、桥桥相望”的格局——河道的S形走向、桥梁的拱洞弧度、建筑的错落层次,都与实景一一对应;青石板路的纹理转化为背景底纹,整体色调采用晨曦时分的暖黄渐变,宛如一幅被阳光晕染的水墨长卷,“舟楫为路,古桥为诗”的文案,更是点出了三河“水镇相依”的独特韵味。

此次实践虽未全员实地走访,却通过“云端协作+在地深挖”的模式,让大学生们用设计语言诠释了乡村文化的魅力。正如团队在总结中所写:“最美的设计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最真的成长来自团队的协作。”这支青春团队用创意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更在实践中读懂了传承的意义——即使隔着屏幕,也能让乡土之美与文化之韵,通过设计的力量跨越山海、温暖传递。

编辑:侯智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