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牵线引客来 票券生金促城兴

2025-05-12 16:23:33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当一张高铁票成为龙门石窟的“半价密钥”,当洛阳龙门站到站凭证化作激活应天门遗址的“文化密码”,这场由铁路客票撬动的文旅革新,正以“四两拨千斤”之势重构区域旅游生态。在各地文旅局“花式内卷”的当下,洛阳以“车票换门票”为支点,将高铁网络从单纯的运输通道升级为文旅经济的“超级接口”,在破解流量争夺战困局的同时,为传统旅游城市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在旅游消费日趋理性的当下,洛阳以“车票换门票”精准击中游客“精打细算”的心理。以洛阳龙门站至郑州东站为例,G7912次高铁57分钟即可直达,二等座票价63.5元,而龙门石窟景区半价优惠后仅需45元——这意味着,游客用一张高铁票的差价即可覆盖核心景区门票支出。这种“交通+门票”的组合优惠,既降低了游客决策门槛,又放大了高铁的辐射效应。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周,通过“一码游洛阳”平台预约半价票的游客中,跨省客源占比达37%,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政策与洛阳牡丹文化节形成叠加效应,带动景区周边汉服租赁、沉浸式演艺等二次消费增长28%,印证了“流量变留量”的商业逻辑。

洛阳的创举不仅在于让利游客,更在于以铁路枢纽为支点撬动全域消费。洛阳龙门站作为郑西高铁、呼南高铁的交汇节点,日均到发旅客超4万人次,而“车票换门票”政策将这一流量池转化为文旅消费动能。以老君山景区为例,凭高铁票可享半价优惠后,其网络预订量同比增长65%,其中“高铁+索道”联票销售占比达42%。这种“枢纽引流—景区承接—消费延伸”的闭环,使铁路客票从单纯的运输凭证升级为城市营销的“流量券”。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政策倒逼景区服务升级——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推出“凭高铁票免费讲解”服务,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增设“高铁游客快速通道”,这些配套举措让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1.8天,带动住宿、餐饮等关联消费增长34%。

洛阳的探索已超越门票经济范畴,正在重塑“铁路+文旅”产业生态。在供给侧,政策刺激下,洛阳国宝铂瑞酒店等高端酒店推出“凭高铁票享免费接站+汉服体验”套餐,九府水席老店等老字号上线“高铁游客专属套餐”,形成“住-行-游-购”协同促销网络。在需求侧,政策与洛阳文旅局打造的“古都夜八点”品牌深度联动,游客凭高铁票可享受洛邑古城夜游门票8折优惠,直接拉动夜经济消费增长21%。这种“政策引导—市场响应—产业联动”的模式,使铁路客票成为激活文旅产业链的“催化剂”。数据显示,政策实施期间,洛阳旅游总收入中非门票收入占比达58%,较2024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印证了“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的成效。

从龙门石窟的佛光到复兴号动车组的流线,从一张高铁票的物理位移到六大景区的文化漫游,洛阳“车票换门票”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文旅融合的下半场,谁能将交通枢纽转化为消费引擎,谁就能在存量竞争中赢得先机。当钢铁巨龙穿越中岳嵩山,当客流洪流汇入千年帝都,这条铁轨不仅承载着游客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更铺就了一条传统旅游城市转型升级的“复兴之路”。这或许正是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密码——以交通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中原大地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流量经济”新叙事。(蔡星宏)

编辑:未来网新闻侯智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