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星火炬 接力荣光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在少先队集体中开展,培养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时刻准备着。

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

1934年11月,3名女红军路过沙洲村,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她们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这就是传遍大江南北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位于“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的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在队室配备红色书籍、影像资料、历史文物复制品等,学校还建设了校园红色文化长廊、宣传栏,展示革命历史故事、英雄事迹,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少先队大队每年都会组织队员们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参与红色研学活动,队员们化身“红领巾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队员们还参加红色故事宣讲、观影等活动,聆听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故事,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大家都认真地听我讲‘半条被子’的故事,我超有成就感。现在我已经是班里的‘红色故事小广播员’啦!”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少先队员卢锦豪说。

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校长、少工委主任朱细芬提到,少先队大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吸引广大少先队员参与,引领队员们学习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争当新时代“小好汉”

“新安旅行团”成立于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团员们怀揣“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理想,以文艺为武器,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陶行知曾写诗称赞他们是“一群小好汉”。

如今,作为“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开发和体验活动,创排儿童剧《新安旅行团》。

五(11)中队的少先队员沙苡默是《新安旅行团》儿童剧里的一名小演员,演出排练间隙,她主动学习红色历史,了解先辈的光荣事迹。“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在遇到挫折时,我会问自己,先辈们会不会被这小小的困难困住?先辈们的故事鼓励着我不断前进,为当一名‘小好汉’而努力。”

“我们要用活宝贵的红色资源,培养新时代‘小好汉’。”新安小学大队辅导员陈燕燕说。

在红色土地聆听红色故事

位于革命老区陕西省照金的北梁红军小学,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校训。近年来,学校少工委积极开展唱红色歌曲、讲红军故事、走红军道路等活动,引导少先队员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照金精神。

通过参加少先队活动,六(1)中队的王毅玲感慨颇多,“我了解到很多革命先辈的故事,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令我敬佩。”

“一次次走进那些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先辈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作为照金人,少先队员孙羽辰觉得“自己脚下的土地很伟大”。“我将时刻牢记照金精神,不怕困难,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国家作贡献。”孙羽辰说。

“我们会定期组织队员们前往陈家坡会议旧址、薛家寨革命旧址等地参观,带领他们重温党的历史,真切感受照金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大队辅导员宋轩锐说。

接力“描红”,致敬先烈

2012年起,通江县第二小学(中国工农红军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每年总会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无名烈士墓碑上的五角星描红。

“第一次来到陵园时,我一直怕自己画不好这颗五角星。”五年级少先队员杜佳铭回忆初次描红的场景时说。此后再参与活动时,他的感受有了变化:“那颗五角星在我心里有了重量,每次‘描红’都像在和烈士对话。”

10多年来,学校固定将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作为举办活动的时间点,将祭扫仪式、红色故事宣讲、墓碑清洁、五角星描红、师生宣誓列为固定流程,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为固定教育基地,持续面向少先队员开展红色教育。

“当队员们认真‘描红’时,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理解墓碑上的五角星是对先烈的致敬。”学校少工委主任、校长柏江介绍,目前学校已有超过1500名学生参与过墓碑“描红”活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年5月24日 02版)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 谢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范雪

编辑:瞿凯侠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