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网、人民陆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学习感悟抗战英雄事迹,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未来网策划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专栏,帮助广大少年儿童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从抗日战士到英雄母亲..….那些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成为镌刻在民族脊梁上的精神密码,叩击着新时代青少年的心扉。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铭记革命先辈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不屈精神和爱国情怀。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5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85年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百团大战
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
写下了光辉一页
如今,那场大战的一幕幕
依然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回响
一份“万万火急”的命令
1940年
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卓绝的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图谋“南进”
一面加紧诱降国民政府
一面将主要矛头
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他们在华北穷凶极恶地推行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碉堡为锁
辅以封锁沟、封锁墙构成的“囚笼政策”
妄图扼杀抗日根据地
巩固其殖民统治
与此同时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
投降派也大肆进行投降活动
一时间
民心浮动
抗战信心蒙尘
中国陷入
“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
危难之际的中国
亟需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
来驱散阴霾、重振信心
“那就打一个大仗
给敌人来个总破袭
打出中国人的勇气!”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说
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1940年8月20日
至1941年1月24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
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战役
1940年,彭德怀在“百团大战”时,于山西省武乡县关家垴前线炮团哨所(距敌只有五百米)观察敌情,指挥战役。新华社发
1940年8月8日下午
朱德、彭德怀、左权发出
《关于破击正太路的战役部署》
这一份“万万火急”的命令
指明了各部的作战地域
作战重点以及互相的策应配合
并规定“限八月二十号开始战斗”
这场主动出击、打破“囚笼”的
大战拉开序幕
血色囚笼:百团大战的破晓之战
参加此次战役的
有晋察冀军区部队
晋西北的第120师部队
晋冀鲁豫区的第129师部队
及山西新军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
还有广大民兵和群众参加
被称为“百团大战”
战役之初,八路军面临的困难重重
日军在正太沿线构筑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每个车站都设有碉堡
重要桥梁有重兵把守
铁路两侧挖有深沟、架设有铁丝网
而八路军战士弹药稀缺
手里的武器
除了少量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枪支弹药
还有不少是型号不一的“万国造”
甚至是土枪土炮、大刀长矛
就是在这样的装备差距下
八路军战士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至1940年12月初
八路军累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对华北日军发起“百团大战”,129师官兵参战。新华社发
1940年10月22日
新华社发布了
八路军总部关于百团大战的
第一号战斗捷报
全国一片沸腾
民众为百团大战胜利归来的英雄戴光荣花。新华社发(沙飞 摄)
大战中的诸多故事令人动容
为掩护正太铁路的破袭
八路军129师385旅两个团
连夜占领狮脑山
靠吃黑豆、啃苞米、喝菜汤
与日军持续鏖战
多次打退了日军的炮火及轮番轰炸
这是在山西狮脑山血战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新华社发
后来被称为
“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官兵们
曾与敌人进行肉搏战
共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40多人
取得最后胜利……
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赢日军的神话
这是八路军129师在山西武乡关家垴战斗中与日寇激战。新华社发
历时4个多月的百团大战
八路军在地方武装
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
共作战1824次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
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拔除据点2900多个
破坏铁路470余公里
公路1500余公里
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
青石上的烽火:弹痕里的永恒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克涞源县日军据点东团堡。新华社发
青山巍峨,松柏苍茫
曾作为“百团大战”主要战场的
山西狮脑山
如今已是游人如织的著名景点
当游人的脚步踏过青石战壕
触摸弹痕累累的碉堡
那些刻在岩壁上的抗战标语
正与漫山红叶共同诉说着永恒
百团大战的烽火
早已化作滋养民族精神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