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笔记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互联网+思政”,激荡青年奋进力量

2024-09-23 18:50:10未来网

  最鲜活的大思政课是什么样子的?9月21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的2024“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从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和老校长张伯苓的数字形象开展跨时空对话,带领全场重问重答“爱国三问”,到张伯苓嫡孙张元龙动情讲述张伯苓一家的爱国故事,再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逄锦聚、京剧名家孟广禄和巴黎奥运会冠军潘展乐、陈梦等纷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一段段感人故事,一次次倾情讲述,让青年和爱国这两个词更加具体,更加真切。

  把思政课搬到云端,把书本上的理论搬到社会大课堂,既打破时空限制,也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多维且沉浸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们增强心理共鸣和情感体验。放眼全国,湖南多地通过技术赋能,云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与孩子对话,把思政课从传统教室搬到三湘四水,让广阔世界成为孩子们的“教科书”,推出《我和我的祖国》《雷锋的朋友圈》等精彩纷呈的思政课,让孩子们得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浙江大学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带给浙江乡村的蝶变,让他们在真切感受中体悟社会变迁,让理论之花结出实践之果……

  互联网时代,让思政课成为激励青年、引领青年、凝聚青年的“宝典”,需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和说教,将其置在互联网语境下,用他们听得懂、乐意听的方式去表达。近期,未来网持续开展的“奋斗者笔记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系列网络主题活动,就把镜头聚焦青年,用手绘海报、演讲vlog、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评论等多元化形式,讲述时代舞台上各领域青年的奋斗故事,在网上网下引发了广大青年的共鸣。34年坚守在高寒铁路沿线守护运输安全的“最美铁路人”桥隧工、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普法反诈的“小霜警官”陈霜、潜心钻研运用现代科技让古老文字焕发新生的“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一个个青春奋斗故事的分享,宛如一堂堂精彩的云端思政课,不断激发着思政教育的新能量,引导广大青年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讲好新时代网上“大思政课”,关键是贴近青年,当情感达到共振、思想实现共识、表达引发共鸣,才能给予他们以青春正能量的滋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海交通大学一档名为“望媒止惑”的学术脱口秀,通过互动与辩论引导青年独立思考,不盲从,不随流;陕西科技大学“辅导员来啦”工作室,通过制作“网感十足”的短视频《你以为你以为的辅导员就是你以为的吗》,让思政教育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线“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突破时空界限,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结合……无论是通过网络平台打造互动性高、沉浸感深的“课堂”体验,还是借助“云端”的多元资源来丰富教育内容,都有助于满足并引导广大青年的思政教育需求。

  在南开大学举行的这场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开了一个好头。这场充满思考与活力的盛会带来的启示将是深远而持久的——对青年的启迪和引领,既要有超前的时空意识,也要同频共振,走近他们,才能理解他们,进而更好地引领他们。或者说,他们需要更多能引发共鸣的东西,从枯燥的课本“走”出来,奔向这辽阔的社会大课堂!

  策划:李玥 姚凌

  文字:陆玄同

  编辑:王晓青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编辑:瞿凯侠 作者: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