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盛会谱新篇】这份温暖的“民生清单”沉甸甸

2024-03-07 09:16:57未来网

  【编者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春天举行的全国两会,注定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和期待。未来网评论部推出【春日盛会谱新篇】系列文章,洞观这场春日盛会关涉的国计民生,并从中汲取发展智慧,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前进力量。

  ————————————

  民生无小事,民生连民心。就业、收入、养老、托育、医疗、教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每一个关键词背后所对应的数据,都传递出暖暖的“民生温度”。

  “民者,万世之本也。”政府工作报告里编织的一幅幅民生“施工图”,充满“热辣滚烫”的民生关切,既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振奋,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浓浓暖意。

  民生的痛点、热点、难点,就是政策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细细品读政府工作报告,字字句句凝结着集体的智慧与思考,桩桩件件、方方面面都有具体民生的映照。比如在教育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比如在医疗卫生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继续增加基本医疗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再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在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有专家据此分析指出,20元意味着增长了19.4%,这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一板块还提到,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一组组数据,一条条举措,一笔笔投入,是实实在在的红利,更是真真切切的关怀。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今年的规划很用心,同样地,2023年的成就也令人振奋。比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再比如,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还有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老人的医保、小孩的教育、青年的就业创业牵动亿万家庭,让这些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有效呵护,就是施政所向。

  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民生清单”,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来的民声民意,落到底,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养病老等“关键小事”。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就让人感触颇深,也格外温暖。老百姓看病,少一些重复检查,就少一些支出和麻烦。诸如此类似乎微小的改变,对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巨大的利好。每年全国两会上的这些“小确幸”连缀起来,在中国14亿多人口的民生画卷上绘上了一串闪亮的珍珠,也让人民群众在奔赴美好未来的路上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然,有温度有力度的报告,背后一定离不开“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只有各项政策和举措符合实际、贴近群众、贴近企业,才能把准社会脉搏,充分反映民心民意,回应基层、群众、企业等各方面关切。据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160万条。“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也吸引众多网友纷纷点赞,直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政府工作报告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有生趣”。

  总的来看,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是民生答卷,也是“施工清单”,更是对民众期待的回答和承诺。尤其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等客观环境下,今年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更显“施政为民”的信心和魄力。相信这种自上而下的信心,会将一组组“施工图”转变成民生“实景图”,凝聚起“最大公约数”,绘就出“最大同心圆”,让民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陆玄同)

编辑:高富灿 作者:陆玄同
版权所有: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