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3 15:18:21未来网
教育是要在青少年内心深处播撒下一颗萌发的种子,并由此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的时代命题。一堂面对全国青少年的大型公益节目,亦当有此立意。9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3年《开学第一课》如约与全国青少年观众见面,节目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从风光旖旎的生态茶园,到丰收在望的广袤田野;从战机林立的博物馆,到遨游苍穹的太空课堂——《开学第一课》打造了传统文化、文明探源、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的学习场景,在“教”与“学”的潜移默化之中,让青少年们读懂中国的气象万千。
如何让“强国复兴有我”的理念厚植在广大青少年的内心,首要之义就是让他们理解“何以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里,就有太多的精神密码值得探寻。《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就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回顾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文化典籍不再是封存于象牙塔之中,而是把它进行感知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促成广大青少年与先贤的对话。《开学第一课》在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链条之上,输出着从个体到家国的情怀升华,也让广大青少年知过往、观当下、晓未来。
历史已经给出昭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应该懂得“强国”与“复兴”之间的历史逻辑。《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飞行员陶伟和首次驾驶歼-20为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飞行员张威一起“忆往昔”,让青少年把思绪追溯到抗美援朝这场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立国之战”,它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在对过去峥嵘岁月的回顾之中,青少年们积蓄着不断前行、强国复兴的力量,在《开学第一课》里,我们看到这样的念兹在兹。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对于这个宏大语境,相信很多青少年因为年龄小和阅历少的缘故,理解得并不是很深刻。但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与“事”,更能让他们迸发出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正在天上出差的神舟十六号乘组讲述自己在青少年时期的航天追梦故事;80后返乡创业代表魏巧为大家展示在“现代化农场”里的真实体验;在科学家曹臻的介绍中,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是世界屋脊上的观天阵列……强国复兴之路是要靠现代化做支撑,《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为青少年们呈现了理想走进现实的真切场景,引导着他们逐光而行。
《开学第一课》,播撒“强国复兴有我”的种子。2023年《开学第一课》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航天员、一线劳动者代表等榜样走进青少年身边,在讲述中追寻信仰、于学习中汲取力量、从互动中打开兴趣——教育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注满”一桶水,而是去“点燃”一把火,一堂课、一席话、一群人,都有可能为青少年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时间轴已经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当代青少年将肩负着主力军的重任,想必这也是为什么2023《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要定为“强国复兴有我”。这份助力全国青少年成长的开学礼物,我们共同打开!(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