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17:19:35未来网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近日,以传统文化、国风国潮为内核的文化类综艺层出不穷,不断以新模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能量。
事实上,综艺节目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并非新鲜事。从早年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近年来的《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再到最近的《中国婚礼》、《古韵新声》等节目,可以看出,“国风”综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对传统文化的利用和呈现上,一方面展现出溯源历史、开拓领域的“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则展现出创新表达、逐渐“破圈”的“百花齐放”,同时,“国风”综艺不断上新,并且越来越多、越来越热——这一市场的选择结果,证明了传统文化在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当中愈发受到喜爱与欢迎。
聚焦传统文化的“国风”综艺不断涌现,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总局以“新时代精品工程”“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等为牵引,鼓励文化类节目创作精品,为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片沃土。广电行业在此导向下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国风”综艺,这些节目或引领观众徜徉在诗词和戏剧相交织的海洋中,感受古老的中文和音律那独特的魅力;或带着观众踏上旅途寻山觅水,体验“人在画中游”的韵味;或将雅韵十足的传统婚嫁礼仪贯穿于一对新人的婚礼中加以呈现,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典的东方仪式感。
在给观众带来舒适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滋养之余,“国风”综艺节目不仅可以有效地起到宣传传统文化的作用,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而使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力求讲好中国故事、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富矿”的节目有利于引领行业形成追求“精耕细作”和立意崇高的新风尚,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凝聚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提升其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当然,一档综艺绝非冠以“国风”之名便可前路畅通、行稳致远,能否长时间葆有生命力归根结底还在于主创团队可否久久为功地守正创新。对于文化类节目而言,敬畏历史、尊重观众尤为重要,绝不可一味迎合年轻态偏好地玩梗、调侃,导致对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丑化或曲解,必须坚持内涵第一的原则,以工匠精神打磨文化精品,赓续好优秀传统文化命脉。此外,“国风”综艺还需充分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如浙江卫视依托宋韵文化打造出“宋韵二十四节气”文化品牌,充分彰显烟雨江南的浙江特色。
一档档“国风”综艺“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突破审美的“天花板”,以大众化而不失创意巧思、通俗化而不乏典雅精美的艺术手段,引导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感悟经典、爱上经典,这才是真正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优质精神食粮。(王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