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铁路人”。其中,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张掖西综合维修车间工长陈永红是10位“最美铁路人”之一。12年来,陈永红坚守在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群,为兰新高铁山丹马场至浩门区间的供电设备安全保驾护航。
风雪淬炼“钢铁意志”。陈永红坚守的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群,平均海拔3100余米、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77%、年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一年有9个月处于冰雪期、最低气温达零下39摄氏度。这种近乎残酷的自然条件,锻造出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七八级大风将人吹得左右摇晃,陈永红仍能在6米多高的空中悬垂19分钟完成精密作业。这并非莽撞的冒险,而是千锤百炼的职业素养。
甘于求索,筑牢列车安全防线。两万余字的学习笔记,记录着这位“半路出家”的高铁工长的求索之路——2013年转型高铁检修时,年近五十的陈永红从普速铁路转岗高铁检修,面对“无交分线岔”“六跨式分相”等陌生术语,他甘当“小学生”,将每一个参数刻进脑海。12年间,他徒步巡检7座隧道群、8座高铁大桥,管内设备的薄弱点、隧道易结冰段、线路隐患点,早已深深刻在他的心里。工友们还送他“鹰眼工长”的昵称——接触网工郑义和说:“隧道进出口的冰柱、接触网上的细裂纹,哪怕在飞驰的轨道车上,他都能一眼发现。”陈永红以坚守为笔,以创新求索为墨,助力勾勒兰新高铁安全长卷,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
高铁已然成为新时代的“国家名片”,那些在雪域高原默默守护的身影,构成了这张名片上坚毅的注脚。期待更多如陈永红般的守护者,以风雪中挺立的脊梁托举高铁安全,用沟壑里沉淀的匠心打磨“国家名片”,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力量!(李雅欣)
编辑:侯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