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从硬板票到软纸票,再到磁介质票,直至如今的电子客票、电子发票,火车票的每一次变革都见证着我国铁路的飞速发展。
其实,纸质火车票及报销凭证的告别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我国火车票“无纸化”进程从2018年就开始稳步推进了。2018年海南环岛高铁率先试点电子客票,2020年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全面推广实施,2024年11月1日起全国铁路推广全面数字化的客运电子发票服务,同时设置了电子发票过渡期,过渡期内纸质报销凭证和电子发票并行使用,进一步推动“无纸化”进程。如今,10月1日起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停用纸质报销凭证,中国铁路发展进一步向数字化迈进。
火车票“无纸化”变革带来诸多利好。从出行效率看,旅客无需提前到车站排队取票,刷身份证即可快速进站乘车,大大节省了进站时间,有利于缓解车站客流高峰期的拥堵状况,尤其在赶时间的情况下,电子客票的便捷性更为凸显。从环保角度讲,每年数十亿人次的铁路出行,若都使用纸质车票,则纸张消耗巨大,而无纸化出行能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在报销环节,电子发票的推行让旅客可在线申请开具报销凭证,无需再担心因纸质报销凭证丢失而影响报销等问题。同时,财务人员也能基于电子发票开展无纸化报销、入账等业务,不仅减少了人工处理票据所带来的繁琐流程,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不过,技术变革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一直习惯使用纸质车票的老年群体、脱网人士等,在操作智能手机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对此,铁路部门特意保留了车站售票窗口,还增加线下申请渠道和购票人(代办人)开具服务。旅客仍可打印行程信息单,上面包含关键乘车信息,车站还增加现场引导人员和志愿者,为特殊人群提供代办服务。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既是对“数字鸿沟”的温柔填补,更深刻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从纸质票的“记忆收藏”到电子票的“便捷高效”,改变的是车票的形态,不变的是铁路部门服务旅客的初心。当科技与温情同行,当效率与关怀并重,每一段旅程都将更有温度,每一次出行都将更具幸福感!(赵强)
编辑:张欠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