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市镜湖区,一座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总建筑面积达到49.26万平方米、包含21栋建筑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正拔地而起。作为芜湖市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与新引擎,该项目以BIM技术为核心,通过全链条数字化应用,实现了从“数字建造”到“智慧运营”的价值跨越,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全链条BIM应用:打通数据流,破解建造难题:面对49.2万平米的超大体量、仅24个月的紧张工期,以及异形钢结构、大跨度桁架、双曲幕墙等复杂工艺,项目团队以BIM技术为纽带,构建了覆盖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多专业协同建模与碰撞检查,累计发现并解决图纸问题288项,规避现场返工风险,提升施工效率。


机电系统优化:通过BIM模型预演管线路径,将地下室车道区域净高从2.4米提升至2.7米,并优化水泵参数、桥架路由等,节约成本585万元。
钢结构精准施工:采用Tekla深化设计,对76.24米大跨度桁架进行起拱计算与吊装模拟,将部分混凝土梁优化为钢梁,节约成本80万元。


瓷砖排版优化:建立精装排砖模型,实现“墙-地-顶”缝一体对齐,提升视觉连贯性,瓷砖损耗率从26.2%降至3.38%。
数据赋能加工与安装:通过犀牛软件深化流线型幕墙系统,利用GH程序自动提取面板数据,缩短加工周期15天。


数字化交付:从“竣工档案”到“数字资产”项目创新实践“数字化交付”模式,构建集三维模型、结构化数据及关联文档于一体的“建筑数字资产包”,为后续智慧运维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与传统纸质交付相比,数字化交付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数据贯通,助力业主高效管理。
成果与影响: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双丰收,截至目前,项目通过BIM技术及优化设计节约成本约1490.9万元,并荣获国家级BIM奖项4项、省部级BIM奖项4项。同时,项目累计接待各级观摩3000余人次,成为行业数字化建造的示范窗口。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芜湖数字经济产业园BIM实践,标志着技术应用的飞跃,同时也是一场建造模式的革新。展望未来,该项目将继续深挖数据驱动的新业务模式,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瞿凯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