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不对,补钙白费?专家科普科学养骨三大营养核心

2025-10-20 17:32:37
来源:大众网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值此之际,为提升公众对骨骼健康的科学认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德国专业骨骼健康品牌任我行Mom's  Garden,特别推出骨质疏松防治专题科普,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副主任王会仁,详解常见认知误区与科学防治新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全民骨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补钙就不会骨质疏松”是许多人的固有看法。然而,这种做法真的科学吗?

提问:每天喝牛奶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王会任:提到预防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多喝牛奶多补钙”。这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骨质疏松并非简单等同于“缺钙”,而是一种骨骼代谢性疾病。

骨骼结构包含无机成分(如钙、磷)和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胶原的流失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强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护骨骼不能只补“砖头”(钙),还要补“水泥”(胶原),即钙与胶原需要同步补充。

提问:预防骨质疏松,到底需要补充哪些关键营养?

王会仁:骨骼养护需要“砖头”和“水泥”一起补,即钙与骨胶原协同补充。此外,还需要额外的“帮手”:维生素D、维生素K2、镁。维生素D像“搬运工”,帮助钙进入血液;维生素K2像“导航仪”,把钙精准送到骨头,防血管钙化;锌、镁等矿物质像“调节器”,直接参与骨代谢过程。

一个完整的骨骼营养方案应该是多维协同的,包括钙、骨胶原、维生素D、维生素K₂和镁等成分的共同作用,才能事半功倍。

提问:听说有“三文鱼骨钙”,它是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会仁:近年来,一种新型钙源——三文鱼骨钙受到关注,这是从三文鱼骨中提取的天然“钙-磷-胶原蛋白”复合体。

三文鱼骨钙的矿物结构与人体骨骼高度相似,理论上吸收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它天然含有骨胶原,相当于同时补充了“砖头”和“水泥”,实现了协同补充。

前期研究显示,三文鱼骨钙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提升骨密度的潜力。目前我们团队正在开展相关临床试验,旨在科学评估其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第四问:除了营养补充,科学养护骨骼还需要注意什么?

王会仁:预防骨质疏松是一项系统工程,营养只是其中一环。除此之外:

● 坚持适量负重运动  :如走路、跑步、跳绳等,能有效刺激骨骼,增强骨密度;

●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加速骨量流失的行为;

●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在世界骨质疏松日到来之际,王会仁提醒公众:“千万不要等到发生骨折或体检发现骨量减少时,才想起关注骨骼健康。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进行贯彻终身的系统管理。”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