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7:29:04大众网
2025年,7月1日至7月7日,江苏大学医学院“医梦启航青年学习社”实践服务团队奔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开展了生态价值转化视角下溧阳“产业-生态-治理”三维联动实践调研。此次活动旨在调研溧阳“产业转型、生态修复、治理创新”三维联动模式和内在逻辑,收集数字治理等创新实践的群众反馈,同时结合专业所长输出技术赋能、业态创新方案,为溧阳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溧阳南山竹海自然生态保护区
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经调研发现,溧阳在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生态技术转化效率低、青年人才储备不足、农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乏力等现实挑战。对此,实践团队紧扣中央“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导向,以“青春聚溧、Young 绘新篇”为使命,聚焦溧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痛点,将青春智慧深度融入溧阳绿色振兴实践,既调研学习党中央政策在县域的落地成效,也主动输出创新方案,为溧阳打造“两山”理念实践样板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期间,团队围绕“六大维度”深度参与溧阳乡村振兴建设,让青春力量在基层一线绽放光彩。
在“科技赋能富强之美”环节,成员实地考察溧阳传统产业,既溯源古人竹笼拦沙、竹渠引水的治水智慧,又聚焦天目湖智慧治水系统,解析 AI 预警、物联网监测等技术的应用,结合专业知识为当地产业转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建言献策,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古代竹制水利工程
在“治理共建和谐之美”方面,团队聚焦溧阳宅基地“有偿使用”数字平台、八字桥村“百姓议事堂”等创新实践,调研村民对政策的知晓度与接受度,收集生态修复、产业改造中的群众诉求,同时以青马学员身份协助基层党组织宣讲“枫桥经验”与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助力提升乡风民风,强化自身党性修养。
在“绿色振兴持续之美”行动中,成员们深入研究溧阳“1 号公路”串联农文旅业态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了解其年吸引600万人次的运营模式,梳理矿山修复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成效,还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环保志愿服务,发动村民参与“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溧阳“1 号公路”地标
在“文脉赓续特色之美”调研里,团队走进南山竹海、曹山慢城等文旅融合区,探寻伍子胥古道、吴楚农耕文化园的历史价值,联合溧阳市博物馆为蔡邕读书台、孟郊故里等文化地标拍摄讲解视频,打造“扫码听历史”的交互体验,同时调研“三黑三白”美食产业链,针对溧阳白茶品牌效益不足的问题,提出参与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的建议。
图为溧阳“三黑三白”中乌米饭美食产业
在“人才洄游活力之美”板块中,团队与乡村基层干部深入交流,了解“洄游”青年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在当地学校、教育机构开展宣传,倡导更多优秀青年返乡助力,为乡村注入创新活力;作为医学院实践团队,“健康服务惠民之美”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特色,成员们联合当地医院设立爱心义诊服务点,为村民提供血压测量、常见疾病咨询诊疗及理疗保健服务,重点关注老年群体健康,耐心解答疑问、给出个性化健康建议,普及医学知识,用专业服务筑牢基层“大健康”基石。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切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明白青年要把所学所长融入国家发展需求。”团队成员表示。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此次溧阳之行,团队不仅深入了解溧阳“产业-生态-治理”三维联动的发展模式,更以医学生专业视角为当地生态技术转化、人才储备、健康服务等领域提供了青春方案。未来,“医梦启航青年学习社”将继续以青年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秉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持续扎根基层实践,为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青年力量。(万妍 王婧文 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