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6:36:35中国江苏网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死性疾病,而我国患者已达3.3亿,形势严峻。近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分会常务委员罗民教授受邀接受北京电视台专访,围绕夏秋之交心血管疾病高发现象,深入解读其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与临床创新实践。
夏秋之际,气候骤变成心血管“隐忧”。在采访中,罗民教授指出,夏秋交替之际气温波动显著,易引发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大幅增加心脑血管猝死风险。他尤其强调,若患者本身存在颈椎或胸椎损伤,更将“雪上加霜”,甚至诱发心脏急症。
罗民教授分享了一例典型病例,67岁的李女士长期受冠心病、心脏神经功能紊乱及抑郁焦虑症困扰,经检查发现其胸椎颈椎存在严重损害。罗民团队仅用30分钟微创手术,便显著缓解其症状,体现出微创神经调控技术针对此类疾病的快速起效特点。
作为国内跨学科医疗创新的代表人物,罗民教授指出,传统心血管治疗过度聚焦“血管内狭窄”,往往陷入“越治越重”的困境。他提出的“心脏病神经激动学说”(罗氏理论)认为,心血管病的本质是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血管神经调控失衡——胸椎损害等因素引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导致冠脉痉挛与狭窄。这一理论也极大推动了临床策略的转变:从以往单一的药物或支架手术,转向“神经-血管”双向调节。
罗民教授在节目中多次强调中西医结合的应用价值。通过中医穴位刺激与现代微创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稳定血管功能,在换季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发病风险。他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保护好后背,颈椎。特别是换季时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
据悉,罗民教授深耕医学30年,整合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急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知识,牵头成立跨学科医师联盟,研发多项国家级微创技术。其团队在脑卒中后遗症、慢阻肺等疑难重症领域亦成效显著,累计治疗相关患者逾万例。他还多次受邀赴哈佛大学麻省总院交流并出席国际心脏病学术会议,推动中西融合医学理念走向世界,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控贡献“中国方案”。